防疫當頭,來看看怎麼做日用品物流?

Chia
4 min readMar 8, 2020

--

MOMO可以做得好衛生紙物流背後的秘密!?還有哪些解決方案?

日用品的物流因為有體積大、重量重、單價低、每單品項多(為了湊免運)的特性一直是電商物流中,很難被解決的一塊!每年的中元節還有特別是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面對量大又多的訂單,且 MOMO 說賣一箱賠一箱的生活用品物流,挑戰在哪?到底該怎麼做?
(本文會集中在倉儲內部作業的運作為主!至於外部倉庫應該怎麼配置?商業模式上是否採用供應商直送?等等其他問題就留待其他人或以後再去討論。)

挑戰在哪?為什麼MOMO做得比較好?

商周的文章中有提到,MOMO在處理防疫訂單優勢的論述,集中在他們對於短鏈物流(遍佈全台各地的衛星倉)的佈局策略,有效將商品先送到各地的分倉,在訂單產生時已經優先縮短到買家的最後一哩路。

但我覺得衛星倉只是外部可以看到最直接的理由,在倉內作業上應該還有更多可以討論的策略造成他們可以更順暢處理日用品物流這樣的結果。

除了商品本身體積大、重量重等特性,進一步從倉庫作業流程來剖析衛生紙等等生活用品的難處在於:

  1. 大量一次性的入庫,和其他電商商品以長尾為主的商品差異大,需要高儲存密度的空間(以棧板為儲存單位如:重貨架)呼應,而又因商品常有季節性特性,所以到底該預留多少空間是個大難題!
  2. 多數的商品需要進行效期及批號的管理
  3. 訂單重複性大,過度密集的儲存,或系統化程度低無法做到即時庫存預配訂單,在揀貨時揀貨人員都需要特定商品的情況下,會造成塞車甚至人員重複造訪庫存量不足地點的情況。

momo為什麼做得比較好?會一直做得比較好嗎?

針對「衛星倉」這點,在防疫時期訂單大且品項集中(好預測!)的前提下,確實會相當有優勢!但在平常日,衛星倉的挑戰在於如何預測訂單?並將庫存分配至不同的分倉?
>>在台灣電商平台品項多在上百萬的情況下,要做到預測訂單是非常困難的!而當庫存分配不佳時,就會導致大量的庫間調撥,或甚至同一個訂單會分包裹出貨的情形!而對應的運輸成本也將大大成長!

另外想提到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近年投資後,所帶來倉內高度的「系統化」和「自動化」,而其背後最大的效益不只是表面營運能量的增加,更大的優勢在於庫存的即時化及穩定性提升後造成運能是可以被安排和預測的!
>>在目前以人工為主的倉庫,倉內訂單處理的波次規劃都是相對經驗導向與人工的,這也導致倉庫現場非常難因應訂單的驟升,相應的調整波次策略以加快訂單的分配,也就導致揀貨上非常大的瓶頸!
(在波次策略的差異,未來有機會再跟大家好好分享!)

來看看國外的案例!

Boxed delivers the products you love in bulk, for the best prices

最貼切應該就屬美國的新創公司:BOXED.com,號稱電商界的COSTCO!專賣生活用品、零食、飲料,美國多數地區2日到貨,每單49美元以上免運費!

Youtube的影片可以看到他們的倉庫內有哪些元素:

  1. 多數的儲存空間是以棧板為單位的重貨架,特別的是另外有一個巷道的SHUTTLE將體積較小但同時出貨頻率高的商品獨立處理。
  2. 全長超過200公尺的輸送帶,連接儲存區、包裝區、出貨包裹分流(sorting)。
  3. AGV機器人引導揀貨,但還是較傳統輔助型的人到貨揀貨模式。
  4. 其他:半自動自動封箱機、箱條碼&自動貼標

我想最大的優勢大概是人力和自動化在倉庫作業角色上的妥善分配,後所帶來效率與成本的平衡。

其他日用品倉的案例還有:

新加坡最大的日用品零售賣場Fair Price(NTUC)同時兼營的電商倉,使用的是Autostore,2萬個儲存格,每天可處理超過3000訂單。

不知名的日用品倉(by Robotics company Symbotic),更全面的自動化!設施花費4,000~8,000萬美元。
從入庫機械上架拆棧板、Shuttle儲存、出庫機械手臂混商品的疊棧(由此可知應該是供應門店的倉庫非電商)、包膜等等。

--

--

Chia

分享關於物流自動化、電商產業與供應鏈管理發展趨勢 Warehouse Automation & Robotic | E-commerce | Supply Chain 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