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倉庫如何因應越來越誇張的旺季挑戰?

Chia
Oct 18, 2020

--

時序到了第四季,緊接而來的就是從9/9開始一路到農曆年前的購物節,在列購物清單之餘,來了解一下這樣極度不平衡的產能需求對倉庫造成的影響,在自動倉有哪些可能的策略!?

Photo by Charlie Marusiak on Unsplash

即將來臨:倉庫的旺季挑戰

產能需求的極度失衡

從200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舉辦雙11購物節開始,每年的第四季就是賣家們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購物大檔,對倉庫經營者來說不僅要面對購物節當日相較平日5倍以上訂單量,另外還要面對消費需求在購物節前大幅度的下降而至倉庫資源過剩的問題。如何在這樣產能差異極大的情況下,還能維持旺季前不虧錢、旺季當天不偏離服務水平,是電商倉庫經營者近年來最大的挑戰!

人工倉如何面對旺季

在一般的人工倉能做的不外乎:

  1. 預測:依照過去數據與內外部環境條件,預測活動日訂單量級訂單結構可能的情境。
  2. 盤點資源:
    空間上:重新整理庫存與所有商品與設備位置,清點可用的內外部臨時空間;
    時間上:重新安排活動日前後,營運作業的可用時間,將多數產能留給出庫作業。
  3. 計畫與分配:提前準備並訓練足夠的臨時人力與設備,展開工作面,妥善模擬活動日不同情境下資源的調度方式。

自動倉的挑戰遠大於人工倉

自動倉儲系統在設計初期需要依照業主的作業需求約定設計基準,這個基準怎麼定義就是一個「保留彈性」v.s.「控制設備稼動率」的賽局!通常會依照作業的風險設定為全年平均作業量的1.3~1.5倍,以因應80~95%作業天數的需求,而這樣的前提下就隱含了整體產能侷限性。

在這樣的侷限下,對於全年不到10天旺季,往往能做的就只有延長工時、降低服務水準等等委屈的方案,也就造成彈性和敏捷度遠低於人工倉,最終成為電商和通路商在選擇倉庫自動化時的一個劣勢。

自動倉一些可能的策略

除了延長工時以外,以下提供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希望提高自動倉對於旺季挑戰的因應能力:

  1. 建立即時的資源調度與監控工具:收集數據,建立預測模型以識別即時的瓶頸,並作為下個時段產能預估基礎,以更靈活的調度不同工作區域的人力,或甚至依照單量示警即早調整為新的作業模式。
  2. 開發WMS新功能:在系統上準備因應不同作業情境下的系統功能,如:訂單優先性的篩選機制、訂單拆分&組合、任務分配與重分配等等的功能,以增加現場管理人員搭配人工作業、分倉作業、分類作業等等的彈性。
  3. 選擇具有擴充彈性的設備:相較於AS/RS、Shuttle等固定式的自動化設備,機器人的方案永遠是更有彈性的選擇,重點在於設備可增減的單位大小和調整配置所需要成本和時間。

最後的最後:無解的議題…

另一個觀點,其實當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越來越棘手,自動倉在彈性上和人工倉的差距就會越來越短,自動倉甚至可以是一個產能的確保,讓你在旺季時能預期每個小時會有固定的產出。

雙11快來了,大家請加油,如果有更好的方案歡迎留言討論,並請務必告訴我!!

--

--

Chia

分享關於物流自動化、電商產業與供應鏈管理發展趨勢 Warehouse Automation & Robotic | E-commerce | Supply Chain 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