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的地點真的重要嗎?

Chia
3 min readFeb 29, 2020

--

為什麼電商倉庫離消費者越來越近、越來越小?

基於supply chain dive 的文章:
With the promise of faster speed, inventory moves closer to consumers
並延續之前的討論:
黑石集團談物流地產和投資的方向
Micro-fulfillment Center- 零售業的下一步

想分享一些關於的在考慮成本下,庫存跟消費者所在地點的關係,和選擇倉庫地點的難處!

這一切都來自一個很基本但很糾結的供應鏈數學問題:
L1. 在一個客戶可接受的「配達時間」內,基於最低的物流成本的解決方案
L2. 物流成本又由「倉庫成本」和「運輸成本」組成,兩者之間會互相影響
L3. 倉庫成本又與「存貨」多少?存在哪裡?有關
>>簡單來說就是要用一個三條曲線的圖回答:在存貨和物流成本最佳化的狀況下,去回答要設置幾個倉庫?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ber of facilities and logistics cost (Ref)

但我們考慮實際的狀況往往需要在這個題目上加上幾個因素,就會讓這個問題變得複雜無比!

  1. 倉庫「數量」以外,「地點」的選擇對於成本的影響極大
    從二日配達到一日甚至4小時配達,牽涉的已不只是在市郊找一塊產業用地設置倉庫的問題,而是需要在更靠近都市的地方設置倉庫,或選擇在市區內設置有轉運及接駁點,而當地點越靠近消費者,空間成本的重要性及影響力也就急速提升。
    而新的空間選擇性又是一個不連續的題目,只能將不同的空間條件劃分成不同分數等級的區域,並在區域內比較物件的優劣。
  2. 不同配達時間及運輸成本轉嫁到客戶後,還會對配達時間這麼敏感嗎?
    當決定在市區設置倉庫或轉運點時,因為成本的因素造成空間的侷限,而下個問題是:客戶真的對於所有的商品配達時間都這麼敏感嗎?還是對哪些物品特別敏感?而這樣的敏感又似乎和商品保值期、價值或那些其他的因素有關係。
    而當倉庫空間及運力不足時,要優先履行具有那些特質的訂單?
  3. 倉庫增加後衍伸在不同倉庫備貨的存貨成本,怎麼計算?
    倉庫的增加將會衍伸許多營運上的課題,像是存貨應該如何分配?訂單跨倉庫時應該如何調撥或併貨?
    甚至牽涉到貨主是否願意支持分倉後更高的庫存量?如果不願意支持那平台為了維持高品質是否要開始買貨並經營自有的商店?

以上都是一些沒有答案的觀點哈哈,讓大家可以進一步的去思考。

後續也想分享IBM去年底的專利,關於怎麼設計一個機制去計算不同商店(或倉庫)不同產品的缺貨成本,以決定要怎麼進行多個地點多種商品的補貨!

--

--

Chia

分享關於物流自動化、電商產業與供應鏈管理發展趨勢 Warehouse Automation & Robotic | E-commerce | Supply Chain Solution